新華網北京2月15日體育專電(新華社記者王鏡宇)在中國圍棋的世界冠軍越來越多、偶像卻越來越少的今天,很多喜歡圍棋的人們正在出謀劃策,想讓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項目重新火起來?!瓣犽H賽”這一全新賽事讓曾經“炮轟”央視的棋圣聶衛(wèi)平和央視體育的掌門人江和平坐到同一張桌前,共商圍棋“與時俱進”的大計。央視的熱情和新穎的賽制讓人們對這項自主創(chuàng)新的賽事充滿期待,不過它要想復制“誰是球王”的成功還需克服現(xiàn)有的“段位制”造成的潛在瓶頸。
“隊際賽”的最大特點是把圍棋這個“個人項目”變成了“集體項目”,教練、換人、暫停等規(guī)則的引入也增加了比賽的看點和結果的不可預知性,并讓名人、明星的深度參與以及“低手”與“高手”同臺過招成為可能。此外,央視電視轉播資源的介入也直接提升了賽事的商業(yè)價值,難怪棋界大佬們齊聲叫好。
在后北京奧運時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體育也在逐漸從精英體育向大眾體育轉型,從全國各地馬拉松賽事的火爆可以管中窺豹。此前,央視已經敏銳地嗅到了這其中蘊藏的商機,“誰是球王”的成功也讓他們嘗到了“草根賽事”的甜頭?!瓣犽H賽”為圍棋的“草根化”提供了一條絕佳路徑,可謂生逢其時。
這次由央視主推的“隊際賽”雄心勃勃,計劃中的數(shù)百萬人民幣的巨獎也令人心動。不過,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比賽的規(guī)程尚待研究和完善。在此之前,北京圍棋隊際賽超級聯(lián)賽的舉辦為立足于全國的隊際賽積累了一些經驗??墒牵陉犖槿藛T組成、水平要求等方面仍缺乏公平、統(tǒng)一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
眾所周知,中國圍棋目前實行的是段位制,對于業(yè)余棋手沒有像國際象棋那樣相對更加精確、即時的等級分制度。如果像北京圍棋隊際賽超級聯(lián)賽那樣按照性別、段位等來對各隊參賽人員進行分類限制,很可能出現(xiàn)比較大的偏差。比如,各地的業(yè)余五段和業(yè)余五段之間水平可能差三、四個子,職業(yè)棋手之間的差別也許更大。如果只是純粹的交流和娛樂,類似水平不對等的情況無傷大雅。但是,一旦大家要爭奪幾百萬人民幣的巨獎,就得認真考慮參賽門檻的公平性。
中國圍棋愛好者數(shù)量眾多,但是適合普通愛好者參與的業(yè)余賽事十分稀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業(yè)余段位賽變成了“兒童賽”,成年愛好者難覓水平接近的對手和賽事,古老的段位制早已到了需要與時俱進的時候。沒有“棋逢對手”,哪來手談之樂?
全新“隊際賽”是一個積極有益的嘗試,也有可能讓相對“小眾”的圍棋吸引到更多公眾關注。無論是圍棋工作者還是圍棋愛好者,都樂見這個高雅、健康的項目能夠重現(xiàn)當年聶旋風雄霸中日圍棋擂臺賽時的盛況。但是,新的賽事、新的賽制也需要與之匹配的等級分制度,段位制改革迫在眉睫。
除了“隊際賽”這樣的創(chuàng)新賽事以及原有的職業(yè)棋戰(zhàn)和專為業(yè)余高手打造的業(yè)余“分金大會”之外,中國圍棋還需要更多為成年愛好者提供服務的草根賽事,讓“線上對弈”和“線下手談”兩翼齊飛。業(yè)余圍棋賽事除了競技之外,還應滿足棋迷交流、聚會、旅游、親子等多種需求,從而讓下棋像跑步那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只有真正服務好圍棋愛好者,激活成人愛好者背后的潛在巨大市場,圍棋這一人們喜聞樂見的項目才有可能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