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使館區(qū),一家“V”字打頭的咖啡廳門臉低調。復古的文藝范兒,等人間歇,我在略顯暗淡的燈光下翻了翻左手邊那本一財周刊。8個整版篇幅,講述著“科技改造時尚業(yè)”早已非癡人說夢。“如今在奢侈品界談論高科技,就像談論高跟鞋一樣普遍?!盫ogue國際版主編Suzy Menkes的旁述,則更是應景地襯托出我和瘦馬今天對話的主題——科技、時尚、媒體與服務。
“《男人裝》為什么暢銷?第一是真實!你看03年前的男性雜志都講成功,沒人真正關心男性們的心理需求;男人也可以不成功吧?為什么一定要成功?要掙錢?一定要有品味嗎?沒人關注這批男人內心深處的一個著陸點,于是我們來給他們一個滿足?!?/p>
在今年初我主持的一場沙龍上,彼時還是時尚集團副總裁的瘦馬曾如是說。身為創(chuàng)辦人,《男人裝》是他這段職業(yè)生涯中的代表作,而作為資深媒體人和時尚圈中老手,那時瘦馬也許對今天要創(chuàng)什么業(yè)還毫無頭緒;世界變化這么快,誰知道,離開“時尚”后他居然去注冊了一家叫“云思想”的科技公司,而非傳媒公司。
于是點了杯Espresso,仔細聊起個中緣由,小巧的杯子給了他最大的手勢空間表達。講到他的新產品——《時尚江湖》,要“如何改變傳統時尚類媒體傳遞信息的方式與服務”,能明顯感覺到這種使命感帶給他的興奮。雖說交流、我突然想到如果用一種《男人裝》的風格來將對話還原,想必也是件極有趣的事,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內容。
(Y = 宇見,S = 瘦馬)
Y:你和愛奇藝合作推出《時尚江湖》,可以說是你的自媒體實踐嗎?
S:跟愛奇藝談投資的時候,我說不是自媒體。自媒體這個提法容易讓人想到一個以個體為中心,永遠突出個人價值觀的東西,我怕它信息量會窄。你看我的15分鐘節(jié)目,那是我講的一種生活方式,通過我的經歷、我的推介、我的理解呈現,而不是我一個人不停說。
Y:既然想做視頻節(jié)目,為什么會成立一家科技公司?
S:早期我覺得科技就是個工具,后來發(fā)現,科技不止是工具了。科技還是平臺,還是生產力,還是內容;所以如果我叫廣告公司、傳媒公司,定性就單一了。用科技來改變我們目前生存的短板,或說痛點,這是我當前的一個認知。
Y:現在越來越多營銷機構談論技術,比如4A也強調“嫁接在新技術之上的內容與創(chuàng)意”,這和你剛才所說的用科技來改變現狀有相似嗎?
S:我基本同意這個看法,比如我們現在學會了用“矩陣式”傳播,過去我管8本雜志廣告經營的時候可不是這樣。那時候每本雜志傳播都是自己的,是分散的。如果當時那么多雜志、iPad、網站,所有產品放在一起只為一個聲音去傳播,就會爆炸,可惜我們從來沒有試過。
所以現在這種思維就對我們做內容提出了要求,技術導致內容的改變。比如矩陣傳播影響力大,那我們該怎么做事呢?碎片化!15分鐘節(jié)目談紅酒,拆分成微博、微信、討論社區(qū),還有游戲化產品,比如一個機器貓,教你如何品紅酒提升逼格,不是我說,是你玩兒。所有這些可能有幾十個產品同時在跑,只討論紅酒這一件事,就能形成巨大聲浪,最后回流到時尚江湖節(jié)目和賬號,這就是我們現在做的非常見效的一件事。
Y:你節(jié)目的定位是什么?
S:服務于從小資到中產階級這個群體。不久前某互聯網媒體有篇文章很有意思,說從端口上看到有6萬用戶是通過iPhone6觀看的時尚江湖視頻,那時候iPhone6還沒在中國大陸上市,可見是部分海外用戶,和一些可能是拿到水貨的用戶在看。這個數據對我來說很好,證明這是一個追趕時尚體驗的群體,這部分人群不要丟掉。
Y:除了人群,節(jié)目內容上的定位或者說價值觀是什么?
S:準確點講,我們是用一種知識和趣味的方式,來跟他們分享生活中的發(fā)現。分享一種積極、有趣,往上走的生活方式。我們提出“敢耀更想要”的表達,第一個是敢于秀出來的“耀”,我有東西,秀啊。朋友圈就是展示自己吃到好的菜,用好的手機,有好的生活方式,好的旅行,顯示自己。
第二,展示后發(fā)現,還有人比你更牛掰,所以發(fā)現我還想“要”,這個Slogan反應了我們很重要的價值觀,就是鼓勵人為欲望買單,這不是壞事兒。
過去我們很多時候不去肯定人的欲望,這個時代很好的是每個人都相對自由了,可以分享更多,不是因為你拿iPhone6,他用華為手機就不能分享,都可以分享,這是很重要的前提。所以這個節(jié)目要還人以自由,鼓勵他的欲望,不要簡單去打擊他的欲望,鼓勵他往上走。
人家很會喝咖啡,你不太會喝,從你跟女朋友相處來看,女朋友已經看不起你了,那個男人沒多少錢但有品質,你也想學,節(jié)目就告訴你。其實這個人群還有很多欲望,搭配衣服,過去很多痛點沒幫他解決,雜志很復雜,PRADA那么貴,能不能介紹便宜點的?有些品牌不是那么高,可不可以去找?我們未來可能用短視頻,用故事、趣味的方式來包裝,講生活中的知識點。
2000年到現在,互聯網早期主要談信息,有了博客才開始談觀點,到了自媒體時代,價值觀變得更重要了,到了進一步給他們提供幫助的時候了。我們要告訴用戶,你也可以活得很好,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很有價值的人。
過去人更多是在跟隨信息,我希望今天人可以成為主體,并且享受使用這個信息的過程。比如過去我們聊咖啡,咖啡怎么樣,他會想,這跟我有什么關系?但今天我用講故事的方式,一個80后的開店歷程,他會想,我也打工,過幾年我也想創(chuàng)業(yè)開個咖啡店。所以一定要有情感關聯發(fā)生,要有故事發(fā)生。
Y:這么說你希望用這種“往上走”的價值觀引領用戶。
S:你說“引領”我是比較警惕的。過去的時尚類媒體動輒就談引領,包括我很反對人別人叫我什么時尚教父,這是罵人的,你是把我架到了一個很尷尬的境地。因為這個時代是扁平化的,所有人都應該平等,所以我說自由很重要,首先肯定每個人的價值,你不要在精神上有簡單的優(yōu)越感,但是你可以提供他生活的豐富性。因為他畢竟是單一個體,而你作為媒體,信息量是大的。
Y:那我們來聊聊更現實一點的,節(jié)目在商業(yè)模式和商業(yè)化方面的可能性吧。
S:我們有清晰的規(guī)劃,目前9期節(jié)目,播出量高達1900萬,如果保守預測半年5000萬,按千分之一轉化5萬會員,我認為這些會員可能能比其它類型自媒體節(jié)目,支持更高的收費,因為我們的用戶更偏物質消費?,F在假定800元每人,一年將是4000萬收入。
對會員我提供什么服務?我們有珠寶、汽車、奢侈品、酒店等很多供應商,希望優(yōu)選出一批精品供應商。比如12月跟法國某珠寶品牌辦一個活動,在半島的下午茶,很多人想進進不去,會員就能去拍照、喝茶,這樣的產品可以被設計出來。
我們會做從線上到線下的O2O,我將各種資源聚合在一起,這時候服務既有資訊、知識、經驗,Online的部分,也有高價值的線下體驗。比如俱樂部會員可以跟我一起去法國旅行,到瑞士看百達翡麗的博物館,到日本體驗購物節(jié),等等。Offline是更偏物質化的享受。
第二方面,廣告收入,我們和愛奇藝一起制作、營銷、售賣,一年4、5千萬是正常的。匯總起來,一年8千萬到一個億是可以想象的,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小體量做大收入的案例。同時云思想還在研發(fā)一個網劇,根據我的微信小說《土豪的一千零一夜》改編,同名話劇已開始彩排,網劇借助軟植和冠名,保守估計1000萬收入;另外我們還準備啟動時尚真人秀,廣告及衍生品收入可達2000萬左右。不論我們開展怎樣的業(yè)務,為小資到中產階級服務的宗旨不變。
Y:有無考慮過電商收入?
S:這些邏輯上都可以設想。節(jié)目本身就是一個生活現場,產品的露出都是合理的,在我和明星訪談過程中,明星比如吳秀波身上的手表、服裝、配飾(如果不存在代言問題),我戴的眼鏡、穿的鞋等等,都是正常商品露出。除了廣告,還可以設計與電商的結合,比如我們最近跟一家日本公司聊他們的技術,在播節(jié)目過程中,所有涉及商品的品牌、價格等,通過一段微波傳送到你手機,看節(jié)目時你不受影響,看完后會告訴你,這個節(jié)目跟吳秀波采訪中有6個產品,是什么?多少錢?什么品牌?未來還可嫁接到微博微信,這比目前跨屏互動中的掃碼體驗要更好。
Y:你們微信號為什么每天推送多條消息?比如講奢侈品,品質生活的賬號一般給我感覺是低調、神秘、少而精。
S:我們分析過,奢侈品在國內社交媒體上粉絲量普遍低,為什么?互動率太弱。內容太高大上,導致看的人感覺不平等,不平等本來是一種營銷方式,但不平等做過頭了就真把粉絲給丟掉了,因為他都沒機會來跟你接觸。
我們在時尚江湖賬號上考慮了男女受眾的關注點不一樣,資訊要多些,但內容上我們要求多選干貨,做法上盡量貼近用戶。奢侈品到中國做的官網沒一個你認為是熱點的,信息永遠高高在上,我剛說了,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不平等的時代,是平等的時代,即便他沒錢,你也給他平等的權益,起碼給他這樣的幻覺,鼓勵他往上走。你只有鼓勵他往上走,他才會努力去買這個東西,你都不鼓勵他,把他干掉了,他就不再是你的潛在消費者了。
Y:具體到內容運營上如何體現?
S:“敢耀更想要”,我鼓勵人的欲望往上走,鼓勵他說,哇我也想買這個鉆石,一定要有這樣的信息。另外為什么多信息?每條信息后邊跟的人群不同,比如第一條后邊跟300人,第二條可能跟3000人,每個人的需求略有不同。
原來我們想過一天一條信息,但一條信息把很多人都干掉了,只講手表,女的不看;只講香奈兒,男的不看。如果我們每天講得都很頂級,天天只講愛馬仕,離粉絲太遠,他根本夠不著就是不行的。
在這點上我比較贊成Coach,1941年的品牌,才花了幾十年就進入了全球Top10,為什么這么快?它就是做一個你夠得著的奢侈品。但現在大部分奢侈品你都夠不著,老是在做夢,很難,愛馬仕動輒4、5萬。Coach讓你不是很累,它把歷史講了,精神生活也講了,讓你感覺這個夢呢馬上就能實現,所以它的銷售收入非常大。我也是這樣,我要做讓你夠得著的夢,我要為你服務。
Y:奢侈品營銷受新技術沖擊,發(fā)生了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變化?
S:奢侈品過去成功是有道理的,比如愛馬仕、卡地亞、香奈爾,講歷史講文化,他們東西是可靠的,不用說了,他們是有品質的,是完美的,從這個層面說完之后再跟你說價格的時候,你會覺得價格不是主要問題了。
今天情況變了,品牌開始走下神壇,今天你會看到這些品牌出現了分化,像Celine、Prada、Hermes對互聯網仍非常謹慎,基本不為所動,不會在電視、互聯網里面大肆宣傳自己的產品,但另一部分品牌已經松動。
Burberry在Twitter上使用的Buy Now按鍵,從而幫助消費者實現我一直看重的“看到即得到”的結果。如今大家已經不再把Vogue、芭莎等雜志主編發(fā)條意見,寫篇評論的作用看得很重了,已經淡化了。他們要的是年輕人怎么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上傳播分享,如果你是服裝老板,你要哪一個?高高在上如果不能帶來大生意還有什么意義?
Y:這些變化對你今天經營媒體服務有什么啟發(fā)?
S:那就回到開頭了,科技,我們說用科技改善生存短板。具體說,就是用互聯網,改變過去傳統時尚媒體傳遞信息的方式方法和服務;信息是第一,現在我改變信息,第二改變服務。過去紙媒是什么?發(fā)雜志給你,傳遞信息、文圖,服務是什么?就是把雜志遞給你,偶爾有個讀者俱樂部,Over.
而我現在服務就直接到O2O的線下部分了,過去紙媒不能提供服務,比如說我們跟品牌做車展,我一分錢沒有,但現在如果我跟品牌,比如寶馬做一場活動,線下直播X6上線,可以聚焦在一個時間,比如晚9點。首先我用互聯網媒體,視頻媒體特別報道,另外我可以調動在外面跑的40個產品,包括提到的游戲化產品,產品矩陣,來幫你做互動。所有產品傳遞這一條信息,勢能不大嗎?在那個情景之下,人的消費欲望是被點燃的,同時因為這些數據可追蹤,如果用戶購買,我可以獲得活動帶來購買的相應傭金。
Y:麥克盧漢說媒介有冷媒介和熱媒介,做雜志和做視頻你感覺到的最大不同是?
S:人類蠻有意思,從活字印刷開始,后面是電報,電報后有報紙,報紙后有雜志,雜志后有視頻,你發(fā)現,人其實越來越懶,他就是不希望太傷腦筋來做判斷。這就是互聯網為什么有機會,其實就是滿足了懶惰的天性。信息比較很難,通過聚合、關鍵詞搜索,都是用技術滿足人類的天性,人類的天性在這個時代越來越突出了。
報紙不愿看了,信息量過大,書也是這個問題,我們雖然感嘆書越來越少,我也堅持閱讀,但是覺得書讀下來很累啊,一本書500多頁,你花多長時間讀?如果是個短視頻,5分鐘就把一幅油畫怎么欣賞的問題解決了。所以我說短視頻多少是一種簡潔方式,一種可能會過濾掉有價值信息的簡單粗暴方式,但這個時代是相對快餐的,有可能未來還要更簡單快餐,所以技術提供出來的媒體要幫助人滿足他的天性,比如說人的貪婪,不是壞事,打折就是貪婪,明明1000塊錢,雙十一5折你馬上買,你滿足了這些就能夠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