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孫乘昀
6日下午,濟南市客管中心召開了出租車行業(yè)打擊非法營運動員會,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項內容就是將目前大熱的滴滴、快的等專車服務中沒有營運資質的私家車按黑車查處。
“專車”的前世今生
就在上一個冬天,滴滴和快的兩家公司為了搶奪市場,在出租車項目上瘋狂補貼“燒錢”的壯觀場面,相信不少市民還歷歷在目。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許多市民開始接觸到手機APP打車這個方便的應用。
然而好景不長,兩方突然收手,大幅縮減了對出租車業(yè)務的補貼,轉而發(fā)力“專車”項目。動輒十元、二十元甚至更多的補貼讓不少市民開始嘗試這種更高端的“豪的”。
大眾網記者了解到,專車這項業(yè)務并不是滴滴和快的的首創(chuàng)。早在2009年,美國一家名為“Uber”的公司便率先運用移動應用程序連接乘客和司機,提供租車及實時共乘的服務。2012年Uber宣布擴展業(yè)務項目,推出了UberX服務,加入了不同系列的車型,其中就包括了可搭乘非出租車車輛的共乘服務。滴滴、快的專車與其模式十分相似。
截至目前,濟南市場上活躍著滴滴專車、一號專車(快的旗下)、易到用車等多種專車。由于專車現(xiàn)在仍處于敏感時期,各專車公司都未公布其旗下專車數(shù)量,但專車司機和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濟南市場上目前的專車總數(shù)在千輛左右,而真正活躍的專車約在四百到五百輛左右。
就在不久之前,老牌租車企業(yè)神州租車也宣布了將為乘客提供配有司機的租車服務,其形式與專車也非常接近。而作為專車的“鼻祖”,來自美國的Uber也從2013年開始耕耘中國市場,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十余個城市開展專車業(yè)務,不過現(xiàn)在還沒有進入濟南市場。
礦泉水、紙巾……專車服務比出租車高很多
早在去年的11月份,喜歡嘗鮮的記者便打到了自己的第一輛“專車”。短短幾分鐘的時間,一輛嶄新的標致3008汽車便停在了記者面前,一位身著西裝的年輕司機下車為記者打開了車門。車上有礦泉水、紙巾、充電器和口香糖,可以免費享用,上車后這位司機還提醒記者。
達到目的地時,記者支付了36元的車費,費用明細中注明起步費17元,5.7公里的里程費是20元,另外還有12分鐘低速行駛的低速費12元,由于活動優(yōu)惠減免了13元。記者了解到,如果乘坐出租車,這段路程通常不會超過20元。為了這次專車服務,記者差不多支付了兩倍于出租車的車費。
不過不久后,滴滴、快的兩家公司相繼下調了專車價格,并將專車類型由低到高劃分為經濟、舒適、商務和豪華四個等級,起步費從十幾元到二十幾元不等,這其中的豪華型專車不乏奔馳、寶馬等百萬價位的豪車。
近日,大眾網記者再一次通過軟件叫到了一輛專車,從傳媒大廈到濟大路山東省財政廳,全程車費30.4元,使用打車券抵扣20元后,記者只為這段路程支付了10.4元。負責接送記者的是一輛寶馬320轎車。雖然價格比之前有所下降,但干凈的車內環(huán)境以及免費的礦泉水卻并未“縮水”。與出租車參差不齊的車況、時有時無的空調相比,專車的檔次確實高了不少。
地方交通部門高調查專車
從去年圣誕節(jié)開始,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陸續(xù)著手嚴打專車。就在昨天,濟南市交通執(zhí)法部門正式開始了集中打擊非法營運車輛的行動。據濟南媒體報道:“共有6輛從事非法營運的‘黑出租’被成功查扣,其中4輛為‘滴滴專車’。接下來,執(zhí)法人員還將繼續(xù)查處‘滴滴專車’、‘一號專車’等‘專車’,經查實將處以5000元至30000元的處罰。”
目前,山東省內濟南、青島和淄博三市都已開始高調查處專車。
對于多地交通執(zhí)法部門的嚴厲處罰,不少市民和媒體則表現(xiàn)出了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
一位專車司機告訴記者,我們并不是大家眼里的黑車,我們是為市民提供更好服務的專車。我們有礦泉水、紙巾和充電器,車里的環(huán)境更不是黑車和出租車能比的。而且我們也是有公司管理,簽訂了合同的,為什么非要我把我們定義為黑車呢,難道僅僅就是因為我們沒有交“份子錢”?這位專車司機既困惑又憤怒。
一位之前為記者提供服務的馮師傅最近已經放棄了自己兼職專車司機的副業(yè)。當記者致電他時,他非常無奈,“既然政府部門不讓干了,我們也只能聽話,如果被抓到了,那辛辛苦苦賺的錢不就都交罰款了嗎?”當記者問他如果以后主管部門不再嚴查時他還會不會再“重操舊業(yè)”時,他表示不會了。
交通運輸部鼓勵創(chuàng)新,反對“一刀切”
盡管不少地方的交通管理部門已經開始高調查處專車,但交通運輸部卻從未明確將專車定義為“黑車”。
去年11月27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交通運輸部發(fā)言人明確表示“不要一棍子打死”,并為專車服務軟件定下了一個包容的基調,“移動互聯(lián)網預約用車服務對于滿足市場高品質、多樣化、差異性需求,推動市場資源配置,緩解出行難等問題,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而針對此前輿論提出的一些問題,如適用法律法規(guī)不清晰,事故、保險等易引發(fā)糾紛等,交通運輸部新聞發(fā)言人提出了“以人為本、鼓勵創(chuàng)新、趨利避害、規(guī)范管理”的原則,并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對各類互聯(lián)網預約用車服務的不同模式和發(fā)展方向進行調研。
部分市民力挺專車,出租車司機直言不公
記者身邊就有不少朋友已經成為專車的“粉絲”,如果價格合適,又恰巧有優(yōu)惠券時,專車已經成為了他們的首選。對于主管部門的的嚴打,有人甚至顯得十分憤怒。
市民孫女士認為,專車是一個新生事物,可以滿足一部分消費水平更高、希望得到更好服務的人群,專車的出現(xiàn)完全是順應了市場經濟的產物。怎么能因為影響了出租車的生意就將其定義為黑車呢?如果這樣的話,出租車是不是搶了公交車的生意?飛機是不是搶了火車的生意?
隨后記者又采訪了一部分出租車司機,司機們普遍認為,近幾個月受到出租車漲價、專車興起的影響,他們的月收入差不多減少了兩成。
有著近十年出租車經驗的賈師傅的看法卻讓人眼前一亮。賈師傅認為,專車的出現(xiàn)的確對出租車的收入產生了影響,但即使將所有專車全盤取締也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賈師傅認為,最大的問題在于不公。出租車每月要向出租車公司繳納四五千元的“份子錢”。而專車的分賬模式卻是“一九分”,即對于使用私家車的司機,收入的百分之十給租賃公司和專車公司,其余的百分之九十全部為司機的個人收入。
賈師傅坦言,如果不取消這不合理的“份子錢”,就算現(xiàn)在取締了所有專車,但不能保證以后再不出現(xiàn)類似的新事物,到時候一樣會觸動出租車市場的穩(wěn)定。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出租車和專車按照統(tǒng)一模式管理,每月向主管部門繳納管理費,讓他們在市場中合理的競爭。
專家呼吁開放市場,律師認為沒有觸及法律
針對這一現(xiàn)象,大眾網記者采訪到了山東省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院高曉梅。高曉梅恰巧在孩子的指引下乘坐過幾次專車,她認為專車的出現(xiàn)是順應了市場的需求,是一種市場行為,政府部門不能進行過度干涉,更不能“一刀切”。
高曉梅說,專車是一種區(qū)別于普通出租車的新生事物,其特點是更加高端和人性化,同時在組織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保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一部分人愿意通過支付更多的費用體驗到更好的服務,而專車的出現(xiàn)恰恰滿足了這種需求,給了市民更多的選擇。
對于目前專車面臨的法律法規(guī)問題,高曉梅也表達了個人的看法。她認為專車既然是新生事物,在沒有危及社會秩序的情況下,不應以固有的法規(guī)條文對其進行約束。相反,主管部門應該對其合理的引導,而不是“一刀切”。
有律師認為,如果租賃公司提供符合要求的汽車,勞務公司提供符合駕駛要求的司機,并在滴滴或者快的平臺上實現(xiàn)整合,那么專車服務并沒有觸及法律的紅線。
專車公司希望得到更多包容
快的打車公司公關總監(jiān)葉耘告訴記者,快的與汽車租賃公司的合同中已經注明必須使用合法的營運車輛,對于主管部門查處的私家車從事專車服務,葉耘也表示這屬于私家車主與租賃公司之間的協(xié)議,并不被快的公司所認可。
對于部分出租車司機認為專車影響到了出租車的營運,葉耘告訴記者,快的旗下的一號專車的定價是出租車的2至4倍,其目的是創(chuàng)造一個有區(qū)別于出租車的增量市場。至于由于補貼所導致的專車價格甚至低于出租車價格,他認為,這種補貼模式是一種正常的促銷,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所以最終不會對出租車產生更大的影響。
滴滴打車方面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同時兩家公司希望大家能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專車這種新興事物,也支持主管部門對于其中違法行為的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