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崔健帶著其首部參與執(zhí)導的作品《藍色骨頭》又一次來到了《楊瀾訪談錄》。從音樂人到電影人,從聲音的世界到視覺的世界,崔健實現了人生中的又一次蛻變。
片名《藍色骨頭》改編自崔健的同名歌曲,醞釀多年,終于以影片的形式被呈現了出來。從劇本開始,崔健親力親為,整個電影代表著崔健內心最深處的態(tài)度,表達出他多年來想說的話。在崔健看來,正是一次次的困境與突破構成了完整的生命,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從影片開始籌劃到最終上映,《藍色骨頭》的背后藏著許多故事。
兒時記憶給予靈感 拍電影可以靠想象
《藍色骨頭》背景設在動蕩的70年代,61年出生的崔健正是在這個特殊的年代度過了他的童年。崔健出生在軍人世家,從小住在部隊文工團,感受了許多只有那個年代才能感受到的氛圍,也是在那時接受了最初的音樂熏陶。
《藍色骨頭》里面的人物多多少少都有著崔健記憶中的原型,可整個的故事卻是崔健提煉了多年生活經歷的創(chuàng)作。影片中的母親施堰萍把自己的眼睛打瞎,這種殘酷的手法表現出的正是崔健個性的一種態(tài)度,為了自由可以放棄美麗。而下一代鐘華在童年受到來自父母的刺激,讓整個人生都懷著一種無法發(fā)泄的,對自己的質疑與委屈。這在已為人父的崔健看來,是一件特別殘忍、讓人內疚的事情,這種經歷僅用想象就夠了,沒有必要去實際經歷,因為代價太大了。
每個細節(jié)都是挑戰(zhàn) 年輕人沒有問題
在拍攝過程中,很多細枝末節(jié)的事情對于初次執(zhí)導電影的崔健來說都是挑戰(zhàn)。在一場拉纖的戲中,從尋找演員到具體拍攝再到后期制作,每一個步驟對于崔健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中國最后一代纖夫的消失,與攝影指導杜可風關于拍攝畫面的角度的爭執(zhí),拍攝出來的效果不好需要特技作假,這些對于崔健來說都是陌生的難題??勺罱K出來的畫面的震撼感深深安慰了崔健,也正是這一次一次的挑戰(zhàn)給了崔健不止步的動力。
電影著重描寫了兩個不同年代的年輕人對于自身目標的迷失。兒子鐘華在演唱母親的歌曲迷失的季節(jié)時,將“春天的花朵開在秋天里”這句歌詞改為“春天的花朵就開在春天里”,這是崔健對兩代人成長的轉變的一種認識。對于批評聲頗多的年輕一代,崔健總是站出來極力維護,在他看來,年輕人的困惑有一半都是旁人和社會的問題。和劇組里的年輕演員們相處,一起創(chuàng)作,讓崔健更加堅持了自己的想法,每個年代年輕人的青春都是一樣的。不管什么年代,沒有人有資格去歧視年輕人,“你以為你是誰?!贝藿∪缡钦f。
商業(yè)與藝術的博弈 跨界與嘗試的爆發(fā)
從呼吁真唱,到反對送票,崔健一直以來在娛樂圈是一個“叛逆”的代表。他不能接受藝術被金錢污染,也不能接受藝術被娛樂包裝,在這個魚龍混雜的圈子中,崔健用他的“藍色骨頭”維護著藝術的純凈。當自己的電影不得不面臨票房這些實際的問題時,崔健表現出一種成熟的態(tài)度,藝術需要商業(yè)來認證,但藝術不能為了掙錢而商業(yè),在商業(yè)與藝術間需要掌握一個“度”。
接下來,崔健馬上會推出新的專輯,同時也在做著一部現代舞劇《十月·春之祭》。崔健給人留下的印象不再止于搖滾教父,電影、舞劇,一次次的跨界嘗試加上多年的積累和沉淀,讓他向著藝術家的道路堅實地走下去。
北京衛(wèi)視《楊瀾訪談錄》12月7日晚23:00播出,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