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9-3100789

通訊員qq群:205620460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當前位置:首頁>文體綜合

小百花越劇團成立30周年慶祝演出“移師”北京

2014年06月11日 17:34:00 作者: 來源:新華娛樂
新編越劇《二泉映月》、奠基力作《五女拜壽》、經(jīng)典之作新版《梁祝》,這次“小百花”京城生日聚會的主角,是在戲劇場上演的這三臺大作。 伴隨著在戲劇場進行的5場演出,6月28日,著名導演郭小男與小百花的“掌門人”茅威濤還將在大劇院“經(jīng)典藝術講堂”進行主題為“越劇‘藝’生”的專題講座。

      攝影肖一

      攝影肖一

     

      攝影肖一

       1984年5月21日,經(jīng)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正式成立。歲月如水,時光荏苒,2014年5月,“小百花”迎來了她“30”周歲的生日。五月下旬的杭州,“小百花三十而立”慶?;顒邮渍緢A滿落幕,6月24至29日將“移師”北京國家大劇院:三個劇目五場演出、名導名家講座……,再掀又一輪“慶生”熱潮。

       6月10日,該次慶祝演出的新聞發(fā)布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國家大劇院院長助理李志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中國當代著名戲劇導演郭小男以及“小百花”的老朋友、忠實戲迷等歡聚一堂,共話因“小百花”而結下的不解情緣。

       小百花三十而立

       走向成熟與從容

       1982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前身“浙江小百花赴港演出團”成立,在轟動香江的演出中,越劇之鄉(xiāng)第一次向世人展示“浙江制造”的青春魅力; 1984年,“小百花”正式成立,應文化部邀請進京參加新中國成立三十五周年獻禮演出,在中南海周總理跟老一輩越劇藝術家們合過影的海棠樹下,鄧穎超和小百花的演職人員們合影留念,并親筆題詞:“不驕不滿,才能進步,精益求精,后來居上?!贝撕螅憬“倩ㄔ絼F以之為訓,不懈努力。

       1993年9月17日的《人民日報》,以“浙江小百花十年飄香”為題,盛贊小百花越劇團,并配以評論員文章:愿更多“小百花”芬芳吐艷。迄今為止,劇團所創(chuàng)作的《五女拜壽》、《琵琶記》、《西廂記》、《陸游與唐琬》、《藏書之家》、新版《梁?!返茸髌?,兩次榮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資助劇目、文華大獎、首屆優(yōu)秀保留劇目大獎、中國戲曲學會獎、中國戲劇獎等在內(nèi)的中國戲劇界最高獎項;培養(yǎng)了中國戲劇梅花大獎獲得者茅威濤,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陳輝玲、董柯娣等為代表的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文華表演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蔡浙飛、章益清、國家一級演員魏春芳等,以及第四代“小百花越劇表演班”為代表的越劇藝術接班人。2011年,中共中宣部、文化部共同發(fā)布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通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因體現(xiàn)“國家水準、民族特色”而成為中國越劇唯一一個保留事業(yè)單位性質(zhì)的國有文藝院團。2013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入選39家全國地方戲創(chuàng)作演出重點院團,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后來居上”。

       自2008年成立以來,國家大劇院就與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與深厚情誼,不論是新版越劇《梁祝》、改編自日本文學名著的《春琴傳》,還是講述古代藏書人堅守精神的《藏書之家》、“原生代”版《西廂記》的封箱演出、新概念越劇《江南好人》的世界首演、詩化越劇的代表作《陸游與唐琬》的一票難求……大劇院的舞臺可以說見證了多部小百花精品劇目在這里綻放的光彩, 而時值小百花三十而立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大劇院更是開放出平臺,希冀這朵從青澀走向成熟的“小百花”能夠繼續(xù)在這里綻放芬芳。

       而小百花團長茅威濤則在發(fā)布會上深有感觸地說:“所謂‘三十而立’,就是‘成家立業(yè)’了。走過30年,“小百花”隨著大時代的翩躚,也從最初的輝煌,走過了市場與生存的考驗,當然,這一路難免有些蹣跚。但是在三十而立的今天,我們已經(jīng)走過了困頓與遲疑,走向從容。所以當三十歲到來,“小百花”選擇的關鍵詞是“感恩與暢想”——感恩30年來風雨同行、不離不棄的一路相伴者,暢想在未來與所有愛越的朋友,共筑共享中國夢?!?/p>

       “移師”北京全民慶生

       京城再掀“看花”熱潮

       6月24至25日新編越劇《二泉映月》,6月25日“原生代”版奠基力作《五女拜壽》、6月28至29日新版《梁?!?,以及藝術教育講座……繼在杭州和愛越之友共度過一個最接地氣的30歲生日“大趴”之后,“小百花”一鼓作氣,把這股“看花熱潮”帶到了北京。

       新編越劇《二泉映月》、奠基力作《五女拜壽》、經(jīng)典之作新版《梁?!罚@次“小百花”京城生日聚會的主角,是在戲劇場上演的這三臺大作。除新作外,另兩部均堪稱“小百花”極具藝術水準與影響力的經(jīng)典佳作。首屆文化部優(yōu)秀保留劇目大獎作品,奠基力作《五女拜壽》曾有“中國的李爾王”之稱,本次“重聚版”演出,董柯娣、徐愛武、茅威濤、陳輝玲、洪瑛、邵雁等仍在舞臺的原生代,旅居澳洲的顏恝,以及吳海麗、趙小珍、俞會珍等許多已退二線,多年不再出演該劇的許多原生代演員,都將出現(xiàn)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而新版《梁?!?,更是大劇院戲劇場的“常客”——這已是這一作品第五次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了。

       伴隨著在戲劇場進行的5場演出,6月28日,著名導演郭小男與小百花的“掌門人”茅威濤還將在大劇院“經(jīng)典藝術講堂”進行主題為“越劇‘藝’生”的專題講座。

       新創(chuàng)力作《二泉映月》

       “小百花”唯美歸來

       24至25日,新編越劇《二泉映月》作為“小百花”30周年團慶的獻禮之作,將首度亮相北京舞臺。這是自新概念越劇《江南好人》之后,“小百花”再次集合茅威濤、陳輝玲、江瑤等60、70、80、90四代“小百花”演員,搬演民國題材的越劇新作。該劇由當代著名戲劇導演郭小男和南京優(yōu)秀青年編劇羅周共同編劇,郭小男執(zhí)導。著名舞美設計師劉杏林,著名音樂設計劉建寬、翁持更,著名唱腔設計胡夢橋,曾擔任電影《歸來》與《金陵十三釵》服裝設計的著名服裝設計師王秋平,著名化妝造型師毛戈平等一批曾經(jīng)參與“小百花”《陸游與唐琬》、新版《梁祝》、《藏書之家》、《春琴傳》、《江南好人》、《步步驚心》等金牌劇目創(chuàng)作的主創(chuàng)團隊,通力合作,在短短一年內(nèi)再次聯(lián)袂打造出這一力作。

       新編越劇《二泉映月》取材于民間盲人藝術家華彥均(阿炳)的坎坷生命與藝術創(chuàng)作歷程。盲人藝術家阿炳,親歷清末、民初、抗戰(zhàn)、新社會四個中國近、現(xiàn)代最為動蕩的歷史階段,飽嘗辛酸,最終創(chuàng)作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這一樂曲,以其獨特的演奏技巧和民間音樂風格,濃縮映射著個體生命軌跡與時代風云詭譎碰撞的音符,感動著中外無數(shù)聽眾與音樂家。1978年,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曾傾嘆“這種音樂應該跪著聽”,而阿炳和《二泉映月》更被譽為“中國的貝多芬”與“中國的命運”。新作汲取了既有關于這一題材所有藝術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與教訓,立足當下社會的文化語境,以盲人藝術家阿炳橫跨半個多世紀的苦難人生歷程為線索,深入挖掘阿炳的靈魂境遇,構建其生命特質(zhì)與音樂靈魂,塑造阿炳這一偉大的民間音樂藝術家形象。

       剛剛結束杭州首演的《二泉映月》,被媒體和愛越迷們評價為“小百花”強勢歸來之作!純凈潔白的舞臺、考究精致的服化、大段傳統(tǒng)的唱腔,以及凄美貫穿于全劇的《二泉映月》旋律,以及連續(xù)兩場爆滿的杭州劇院,真切地展示了“百花天團”的獨特魅力。在歷經(jīng)新概念越劇《江南好人》的創(chuàng)新與實驗之后,“小百花”裹挾越劇的唯美與清雅,震撼全場,翩然歸來。

       對于這部“小百花”成立30年來創(chuàng)作周期最短的作品,茅威濤在發(fā)布會上表示:“音樂是靈魂的產(chǎn)物。雖然眼盲,但卻在心中一片澄明,也正是命運給予阿炳的磨難,成就了他動人心魄的樂曲創(chuàng)作?!倍鴮а莨∧袆t認為:“在人的生命中,對一些極致珍貴的東西,總會以為離己而去。但其實它們就在你的生命深處沉睡,一旦被喚醒,既會洗滌我們所經(jīng)歷的一切劫難,示以永久的啟迪與撫慰,化作人類對真善美發(fā)現(xiàn)和贊許的意志。阿炳生命的份量,是將承載的無盡悲哀,通過胡琴幻化天籟般的音樂——《二泉映月》旋律的安詳、多義與邃遠,印證出一個盲人如詩如畫、柔美恬靜的生命意境,超越了個人化的心靈洗禮與靈魂感悟,為人類勾勒出一幅心馳神往的精神圖騰?!?/p>

       從6月24日開始直至6月底,精彩紛呈的劇目、別具一格的活動, “小百花”冀望以如此誠意,回饋見證“小百花”三十年絕代風華,擁躉、呵護、陪伴“小百花”三十年風雨兼程的觀眾朋友以及社會各界友人,成就一場“出門俱是看花人”的全民慶生。

    (初審編輯:韓筱   責任編輯:李龍)
手機快拍二維碼 用手機閱讀分享此新聞
大眾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wǎng)所有內(nèi)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nèi)聲明的版權人。未經(jīng)大眾網(wǎng)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wǎng)的各項資源轉(zhuǎn)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zhuǎn)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wǎng)書面授權。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zhuǎn)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nèi)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