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9-7037770

通訊員qq群:205620460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當前位置:首頁>臨沂新聞

記者汶河畔聆聽留田突圍,感受“無聲的戰(zhàn)斗”

2015年07月09日 08:54:00 作者:林鵬 滿健 來源:大眾網
“當年八路軍隊伍就是從里涉過河,”徐祝三說,然后向西南方向勝利突圍?!傲_榮桓曾經在這個房子內住過兩天,”徐祝三指著留田村一處曾經的老宅告訴大眾網記者。八路軍隊伍涉過河后,從山溝處(途中劃紅線位置)向南,再沿著山嶺向西南突圍。

      編者按:

      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在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歷程中,山東形成了魯中、魯南、渤海、膠東、濱海五大根據地,另外還有40個縣組成了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重要部分。在黨的領導下,山東軍民團結一心不怕犧牲、浴血奮戰(zhàn),不但實現了民族獨立,而且加強了山東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黨建等各方面的建設,對中國人民抗戰(zhàn)勝利起到了重大的戰(zhàn)略作用。

      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7月7日,全球首個網上虛擬現實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網上山東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即將開館,紀念館將通過全景式三維立體動態(tài)瀏覽技術,向全球網民實景再現山東抗日的豐功偉績、歷史貢獻。即日起,大眾網記者分赴山東抗日根據地,重走山東抗戰(zhàn)路,為廣大網民、讀者講述難以忘卻的山東抗日故事,線下線上同步探營網上山東抗戰(zhàn)紀念館的精彩亮點。

      點擊進入專題

      “當年八路軍隊伍就是從里涉過河,”徐祝三說,然后向西南方向勝利突圍。

      “羅榮桓曾經在這個房子內住過兩天,”徐祝三指著留田村一處曾經的老宅告訴大眾網記者。

      八路軍隊伍涉過河后,從山溝處(途中劃紅線位置)向南,再沿著山嶺向西南突圍。

      留田突圍遺址。

      這條流經留田村的大河名為汶河,由于汛期未至,河水較小。

      重走抗戰(zhàn)路(23)

      記者汶河畔聆聽留田突圍,感受“無聲的戰(zhàn)斗”

      在沂南縣張莊鎮(zhèn)沂新線北側,“留田突圍遺址”紀念碑赫然入目。1941年11月,羅榮桓元帥率領八路軍115師師部及“戰(zhàn)工委”部隊在這里機智突圍,粉碎了敵人的圍殲,被譽為“無聲的戰(zhàn)斗”。6月18日,大眾網記者來到沂南縣張莊鎮(zhèn)留田村,找到村中熟知那段歷史的徐祝三老人,并在他的指引下重走八路軍在留田村的突圍路線,感受我軍杰出的作戰(zhàn)智慧。

      今年86歲的徐祝三回憶說,1941年,他12歲,記得突然有一天,村里到處都是穿黃軍裝的戰(zhàn)士,都分散住在農戶家中。雖然大家都明白這些人是當兵的,可不知道啥部隊。直到后來,部隊勝利突圍后,村里的老書記才告訴他,這支隊伍是羅榮桓率領的八路軍部隊。在徐祝三老人的印象中,八路軍條件非常艱苦,很多人都沒有穿鞋子,腳都被磨腫了,村里人給戰(zhàn)士們臨時做了一些鞋。

      “當時正處于鬼子掃蕩時期,八路軍到哪,鬼子就跟到哪里,”徐祝三說,八路軍懷疑隊伍中出現了奸細。他告訴大眾網記者,羅榮桓當時住在村中一處富戶宅中,這位富戶的屋子共有12間,羅榮桓住在東面兩間,留田突圍的決策也是羅榮桓與其他干部在這兩間屋子中秘密制定的。大眾網記者看到,這些房屋經過后人重新修葺,加上紅色磚瓦,都已變?yōu)槠胀窬?。這座普通民居也正是因為當年羅榮桓住過而被村里人所熟知,村民們說,這是他們村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徐祝三告訴大眾網記者,突圍前夜,八路軍在留田村召開了一次高級別會議,商討突圍路線。會上,羅榮桓提出“向南突圍奔臨沂”,而對外宣稱是“向東海(日照)”。這么做的原因,是為隱藏在八路軍中的奸細造成假象,迷惑敵人。

      在徐祝三的引領下,大眾網記者來到留田村南側,平靜的汶河環(huán)繞著留田村,一條修建了20年的齊心橋飛架汶河,直通省道沂新線。而在70多年前,八路軍過河卻是異常艱難與兇險。徐祝三站在汶河邊向大眾網記者還原當時的突圍路線:11月5日凌晨時分,八路軍隊伍悄悄行軍,先涉過村南汶河,數千人的行軍隊列,村里一點動靜都沒有,也未與敵人發(fā)生正面沖突?!爱敃r河面雖然不寬,但水坑眾多,最深的八九米,一不小心就會被水坑卷進去,非常危險。”徐祝三補充說,八路軍戰(zhàn)士只得在河水中試探著前行,過河時沒有發(fā)出一點聲音。為防止戰(zhàn)馬嘶鳴,羅榮桓等部隊首長下令在馬尾巴上拴上石頭。當天大約佛曉時分,數千人的隊伍就已經順利過河,穿過現在的沂新線,匍匐來到汶河南側兩道山嶺交界處一個山溝中,然后馬不停蹄沿著山嶺向西南方向突圍。這一次,我軍終于沖破了日軍的包圍圈,直奔臨沂城。(大眾網記者 林鵬 滿?。?/p>

    (初審編輯:孫貴坤   責任編輯:李洪鵬)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