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9-7037770

通訊員qq群:205620460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當前位置:首頁>臨沂新聞

臨沂市民猛敲枝干拾落果 斷枝殘葉有誰憐

2014年09月26日 07:44:00 作者:陳牛 范彩霞 來源:大眾網(wǎng)-沂蒙晚報
當街打銀杏的男子,將非機動車道完全占據(jù),過往電動車只能繞到機動車道上行駛?!薄 @林部門呼吁,我們身邊這一美麗的景色,需要市民共同來維護,請善待這些美麗的果樹和果實,手下留情。

      近日,有市民反映,最近幾天,臨沂市區(qū)陶然路有人拿著棍子、竹竿等工具敲打銀杏果,不僅影響城市文明,也給來往的車輛通行帶來不便。

      23日中午,記者來到市區(qū)陶然路陶然換乘中心附近路段,遠遠就看到一名男子正站在路南的非機動車道上旁若無人地敲打銀杏果。只見這名年約40歲的男子手持五六米長的竹竿,對著路邊栽種的一棵銀杏樹一頓猛打,還未成熟、泛著青色的銀杏果頓時灑落一地,隨之一起掉落的還有大量的葉子以及一些被砸斷的枝條。由于男子敲打銀杏果的地方正處于非機動車道,一些騎車的市民只得擠到機動車道內(nèi),繞過銀杏果掉落區(qū)域,這給交通安全帶來了不小的隱患。

      “大白天在路上砸銀杏果,太不文明了!”“哎,是銀杏果,撿兩個嘗嘗。”該男子的舉動,引起了不少人的圍觀,有人指責,也有人順手撿起幾顆銀杏果把玩起來。

      “砸下來還能干嗎?拿回家吃啊,這東西可好了,回去洗干凈,用微波爐一熱,味道好極了!”面對記者的詢問,該男子頭也沒回地回答道,手里仍持著竹竿對銀杏樹敲打不停。直到3分鐘后,該男子才收起竹竿,走上人行道,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掃帚,開始收集“戰(zhàn)利品”?!敖裉齑驂蛄?,明天再來!”該男子一邊收攏著地上的銀杏果,一邊自語道。

      此時再看頭頂?shù)你y杏樹,果子已經(jīng)被砸下近半,葉子明顯稀疏了許多,不少枝條出現(xiàn)了折斷等情況。

      該不該摘?各持觀點

      每逢入秋時節(jié),路邊及景區(qū)的果樹果實成熟時,有市民便開始忙活起來,攜帶各種工具、創(chuàng)新各種技巧,采摘果實。那這些景觀樹上的果實到底能不能摘,食用對人體又是否有危害呢?記者通過各方調(diào)查,總結出市民的幾種聲音。

      中間派:合理引導正確采摘

      除持有左右兩派堅定意見的一部分市民外,還有不少人持中庸意見。他們認為,既然有市民采摘一定有需求,有需求可否合理滿足,但是否應該引導正確采摘方法。

      “我認為這果實摘也可以,但是現(xiàn)在看到的拿棍子打,或者直接折斷大片樹枝的做法顯然不可取,可以教市民怎么正確采摘?!笔忻襦嵟扛嬖V沂蒙晚報。她表示,不同果實成熟時間不同,很多市民不等果實熟透就摘光了,這樣采摘太野蠻。

      是否可以通過多方面宣傳途徑告訴市民各種果實何時可采摘,如何采摘不會傷害果樹,甚至可以舉辦市民采摘節(jié)。當然,除此之外,市民自律也很重要,自覺地在對的時間、用合適的方法采摘熟透的果實才可。

      可摘派:遵循自然規(guī)律而已

      與上文中打銀杏的市民一隊的“采摘派”堅定地認為:果實熟了就要采摘,這是自然規(guī)律?!艾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單位、學校都種上果樹,但是熟了也任其自然掉落然后爛在地里,我覺得這樣很浪費?!笔忻窭钕壬嬖V沂蒙晚報。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的李先生童年經(jīng)常跟隨父母采摘果實,他認為如果作為景觀樹,外觀吸引人是首要的,可是果實都蔫在樹枝上并不那么好看。

      “確實如此,我不避諱地說,我也摘過路邊的銀杏、桃子和石榴之類的果實,但都是路過,帶著孩子摘一兩個,沒有刻意去摘過?!崩钕壬f。

      “可摘派”的中堅力量就是那些扛梯子、拎棍子,拿麻袋,裝備十分齊全的專業(yè)“果實采摘隊”。他們常在夜半時分出動,爬上高高的銀杏樹,一晚折騰,就能摘光一顆銀杏樹。于是第二天我們就看到了滿地的碎樹枝和被打落的葉子。原本茂盛的銀杏樹也變得稀疏不少。“我每年都來打銀杏,碰上石榴樹也摘,我們老年人多吃點銀杏果不是對身體很好嘛?!笔忻裢醮竽镞€非常熱情地向沂蒙晚報介紹哪條路上的果子長勢好。這等悟性和行動力著實讓記者驚異。

      勿摘派:既不文明又不安全

      “不摘派”則認為,采摘景觀樹果實不僅有礙城市文明,更隱含很多安全隱患。

      “每年這個時候,晚上出來散步的時候,在陶然路上就能看見很多打銀杏果的,我覺得這種行為很不好,好好的果子是供給大家觀看的,怎么能隨便被人摘走呢?”市民秦大爺說。

      “還有些人純粹是跟風,看見別人打銀杏,自己也跟著打,打落的果實也不帶走,就是圖好玩、新鮮?!笔忻裢醮竽锔嬖V沂蒙晚報。

      另外,“不摘派”最為擔心的還是果實的可食用性上。“這又不是自己果樹,怎么施肥怎么打理咱也不知道,而且常年暴露在街道上,過往車輛的尾氣熏著,加上各種灰塵,這果實能好到哪里去啊?!庇卸嗄旯麑嵎N植經(jīng)驗的方先生告訴沂蒙晚報“像這種環(huán)境下的果實含鉛量都超標,而且如果蟲害不能控制,往往要打很多農(nóng)藥,因為本就不是食用為主,農(nóng)藥劑量都會超標。”

      一市民表示,自己的孩子曾誤食路邊果樹上的果實而鬧肚子“也不知道是因為果實吃壞了肚子還是別的原因,反正小心一點總是好的。”該市民表示還是不摘為好。

    (初審編輯:孫貴坤   責任編輯:王目光)
大眾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wǎng)所有內(nèi)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nèi)聲明的版權人。未經(jīng)大眾網(wǎng)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wǎng)的各項資源轉(zhuǎn)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zhuǎn)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wǎng)書面授權。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zhuǎn)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nèi)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