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臨沂市蘭山區(qū)方城鎮(zhèn)姜家莊,視線撇開那極具現代氣息的二層小樓,依然有歷經滄桑的老屋存世,墻面斑斑駁駁,綠意的青苔承載了老屋過往的繁華與落寞,一把把地捻過去,村里姜氏的故事在時光里溫婉鳴囀。姜氏家廟就坐落在這個村。
早在元朝末年,姜氏由海邊的昌邑一路遷徙至臨沂,落腳南坊街道北曲坊村,后遷居棗溝頭鎮(zhèn)溝東村生根,截至目前,姜氏在臨沂有近10萬人,遍布40多個自然村。
姜氏,元末由昌邑遷居臨沂
說起姜氏,上可以追溯到祖先系神農氏炎帝及后裔姜太公子牙的后代,臨沂周圍及北曲坊、溝東村姜氏均系一脈之祖。查族譜可知,臨沂姜氏,祖先在元末遷過來建村,至今也算歷經600多年。
臨沂姜氏16世姜廷元,今年已是81歲的高齡,精神依然矍鑠,肌膚的溝壑中能清晰分辨出曾經流淌過的歲月“長河”,攀談言語間足以讓人感受到老人見證的那些光輝歲月,經歷的那些似水年華……
1933年古歷3月8日,姜廷元出生在祊河北岸的南坊街道小里莊村一個貧困的家庭?!拔业脑媸俏挥忻泥l(xiāng)醫(yī),生活比較殷實富裕,生育有兩個孩子?!苯⒃拇笞娓附獦s昌子承父業(yè)也是一位中醫(yī),一生積善,施藥救人。姜廷元的祖父姜榮田為人同樣仗義疏財,樂于舍施,助人解危。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農耕年代,住在草棚、石屋里的百姓全靠地里的莊稼填飽肚子,每當恰逢大旱亦或者水災,糧食欠收,人死了,霍亂疾病也便從泥土里毫不留情地往上躥,迅速蔓延開來,醫(y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鄉(xiāng)醫(yī)的責任尤為重要,只要是樂施醫(yī)藥便足以擔起“懸壺濟世”的盛名。姜氏兄弟倆人將行醫(yī)積攢下來的財富都施給了窮苦的鄉(xiāng)鄰,一直到財富散盡。
“父親姜懷德從小就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聰明過人,受到祖父教育也把仗義疏財作為一種榮耀。”做到了“凍死迎風站,餓死不怵生,不貪不占,丟的東西不撿?!弊钭屓梭@嘆的是,姜懷德口述算賬比算盤還快,種的瓜果到街上去賣,不用秤用手掂準多不準少。由于姜懷德的聰穎與勤勞,很快,姜家轉貧為自給,最后積攢了16畝田地,經營些布類、酒業(yè)等買賣。日中則昃月滿則虧,姜懷德不幸患上了眼疾,大約一年多,賣了好多田地,生活又窘迫了起來,直到1940年病愈后這才繼續(xù)經營布店,生活才算逐漸好轉起來。
從姜氏這一支脈仗義疏財、懸壺濟世于鄉(xiāng)間的一掬細沙中辨識這個家族,便能讀懂這個家族的品格?!⌒±锴f村塾,之乎者也聲遠去
小里莊村塾,之乎者也聲遠去
1941年,姜懷德把兒子姜廷元送到了本村上私塾。這年春節(jié),村里知識名人姜公亮創(chuàng)辦了村塾,主要目的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姜廷元等村里的孩子遇此良機,也隨即到私塾免費學習。當時學生有30多人,還有大里莊、洪家店等周邊村的孩子,入學時集體叩拜“大成至圣先師之靈位”,自備桌凳、自尋伙伴、二人一桌。
話說姜公亮能辦起村塾一定意義講與其祖母有關系,“他的祖母曾受到光緒皇帝恩賜的‘彤管陽耀’四個字,雕刻在玉碑上豎在小里莊的東頭?!苯⒃f,皇帝之所以恩賜主要是因為公亮的祖母賢孝,丈夫過世后沒有回娘家,也沒有改嫁,而是選擇留守在姜家,敬老撫幼,無怨無悔。
地方官吏了解到情況以后,逐級呈報,遂得皇帝恩賜?;实圪n字,對于地方官員而言同樣是一個不小的政績,對于姜家而言無疑也是無尚榮耀,于是豎碑供鄉(xiāng)里眾人瞻望。豎碑的地方在小里莊的交通要道處,北邊茶山一帶到臨沂城,東海向西邊販運鹽、魚等不少客商多選擇經過此地,一時間,姜家名聲大噪。如此一來,姜公亮繼承祖業(yè),興辦村塾,傳文送道。
姜家聘請的私塾先生雖然身體瘦弱,但是卻飽覽經書,一肚子墨水,說起話來也是文質彬彬,深得姜公亮器重。先生講課聲情并茂而且感情充沛,講《論語》會把學生們分配成子路、顏回、曾參等,扮成角色走進文章里。尤其是先生喜歡的句子會要求學生們必須背誦的滾瓜爛熟。
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先生教的弟子們年齡參差不一,學生們來來走走也多半都是附近人家的孩子。對于姜元廷而言,尤為珍惜這次村塾的學習機會,“當時念四書沒有觀念上的風險。念書,有朝一日一定要繼承并重振祖業(yè)?!?/p>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臨沂形勢非常嚴峻復雜,日本人占據臨沂,白天出城到農村掠奪農民財產。周圍的鄉(xiāng)村設了若干個據點,駐著漢奸充當賣國劊子手。城西北三十里地駐扎著頑匪王洪九,部下計1000多人,城西則是平邑一帶有頑匪劉黑七部約兩三萬人,城北沂水、臨朐等地有吳化文、張里元的頑匪隊伍,城東南臨沭有個諢號叫梁麻子的土匪隊伍。只有莒南、沂水、沂南等有我們共產黨的游擊隊伍。形式復雜嚴峻,苛捐雜稅多如牛毛,重如泰山。老百姓大部分流離失所,多數逃到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謀生。
戰(zhàn)爭年代的學校很難為繼,學生也沒有條件可以繼續(xù)求學。到1947年4月,小朱夏村辦起城北第一所高小時,休學的姜廷元正在家里務農,當時校長劉繼文了解到他學習刻苦。陰歷七月底,記得豆子已經快成角了,姜廷元在田間正在割草,有人通知他,“劉繼文老師在辦公室等他?!苯⒃持菘鹨涣餆熅挖s到了學校,自此再次踏上了他的求學之路。這才有了后來姜廷元擔起民辦教師、鄉(xiāng)文書、區(qū)秘書等不同社會角色的經歷,這也多半歸功于早前的村塾教育。
唧唧復唧唧,姜家人當戶織
當你念著“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時是否感覺會織布的女子美麗動人?當你細品“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時是否會感覺男耕女織,有飯吃,有衣穿的生活很富足?
1958年大躍進以前,小里莊及其附近的幾個村莊可謂家家戶戶紡線、織布,其中尤以姜氏族人最甚。
冬天的線發(fā)脆,容易斷,于是就有了挖地窖的情況,此舉能極大地降低斷線的概率,“挖口地窖不便宜,通常四五家合伙出資在院子里挖一口,將紡織機放進去,地窖上面覆上泥土和稻草,只留出洞口。”
冬天的小里莊村夜里格外安靜,空中那晶瑩的雪花像輕盈的玉蝴蝶翩翩起舞,仔細聽,雪花簌簌不斷往下落,偶爾會聽到咯吱一聲,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但是在地窖里,姜家人掌著燈紡線干得熱火朝天,“一匹布三十尺左右,紡完成匹。”
織布前的準備工作是繁復的,特別是準備經線,要把線穗子繞成胳膊粗細的大線綹子,再上漿……古有“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愜意,但是生活就是生活,多了些實在少了些浪漫,姜家人手工紡的線很難做到均勻,于是乎上了織機時常會斷頭,當你聽織機的聲音時也便沒有那么連貫,一會就可能要停下來,接頭。
“雖然沒有那么浪漫,不可否認的是,織布給家里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苯胰丝椀牟茧m然很厚但卻很柔軟,舒服。全年,婦女老幼在家織布,腿腳輕便的男勞力則是主動挑起貨擔出門趕集,“魯南蘇北一帶的集市都趕遍了?!绷璩績牲c起身,披星戴月一路往前趕路,到南關喝上一碗早粥,吃上半斤鍋餅補充體力,一邊往南走一邊趕集賣布,通常姜家人挑著布賣到江蘇北部的新沂一帶便銷售一空?!安假u完了,就地找家館子吃上一斤水餃,擱在當時那絕對的‘炫富’。主要是咱腰包里有錢,吃得起?!?/p>
但是……
1949年春夏之交,姜廷元背著幾匹布去趕城西南娘娘廟集,頭一天晚上用包袱包好六匹布,不巧,第二天趕集出行時天氣變陰,廷元有些猶豫怕下雨,又想也許不下雨,陰天去賣布的人一定不多,還能賺個好行市。
俗話說,“陰天不走路,晴天沒集趕?!苯⒃缭绯酝暝顼?,一路霧霏濛濛,似雨非雨,頭發(fā)上時有水珠,身上的衣服濕漉漉。等到他趕到集市時,稀若無人,漸漸的細雨又是下個不停。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時間一秒秒流逝,雨卻不見停。時至中午,饑餓、喪氣、乏力,紛至而來。最后,姜廷元過了祊河回到家時已經天黑了,也就是在此時,他才真切體會到了經商之難,這才有意識學習運籌預測的學問。
姜廷元初涉營商的遭遇只是姜家年輕人的一個縮影,也正是因為這些個不如意的經歷,才熬出了事后吃水餃的苦盡甘來。
記者車少遠